怎样才能降低儿童精神障碍的复发率?这是广大家属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因为精神障碍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而反复发作无疑将对其造成更大的伤害。那么怎样才能降低儿童精神障碍的复发率呢?以下是冯莉主任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提高患儿和家长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有的家长对患儿的精病抱有不科学、不健康的态度,害怕被嘲笑而不让孩子对别人说自己的疾病,造成患儿自卑、孤僻、压抑的性格,离群索居,害怕与人和社会接触,不利于病情的稳定。还有的家长不了解精神科的行为治疗,过于心疼患儿而自动出院,放弃治疗,等症状加重后家庭无法管理而再次入院。因此,患儿的家长应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了解精神疾病的性质、发病因素、症状表现、疾病复发的因素,复发的早期症状表现等,另外要知道精神疾病是慢性病,必须坚持长期治疗。
2、提高患儿的服药依从性;抗精病物治疗对精病症状的控制、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减少复发有重要意义。有的家长觉得出院后已经维持用2年以上,孩子的病情也很稳定了,便认为病已经痊愈,于是便擅自让孩子停。还有的家长认为抗精神障碍物有副作用而让孩子减量,或者不注意监督孩子吃,造成孩子漏服物,这些都会增加复发率。
3、强调监护者的责任;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多,有的是三代同堂,双职工的家庭多,孩子出院后的康复有一段时间必须是在家里。但由于父母都工作而忽视了对孩子的监护不足,而且由于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可能导致孩子人格的改变,治疗后的残留症状增加,易复发的倾向更加明显。
4、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念及和睦的家庭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竞争的压力,许多家庭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对孩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目标,学生的负担也日益加重。许多精病患儿的家长在孩子病前对孩子严格苛刻,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一旦孩子发病,家长往往内疚后悔自责,认为是自己或对方毁了孩子。因此矫枉过正,开始过度地关心患儿,哪怕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也予以满足。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康复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应对患儿正确的行为给予鼓励,错误的行为给予指正,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行为模式。另外夫妻双方要相互协作好,不能当着患儿的面争执指责对方做得不对。否则孩子会无所适从,或者怨恨父母,使家长的威信下降,不利于教育。和孩子出院后父母不要包办孩子的生活,能自理的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做。父母和孩子多参加亲子活动,增加家庭成员的感情。多参加社区活动,多接触社会,使患儿更好地适应社会,回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去。
精神疾病诊疗中心专家提醒;精神障碍的康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应积极的与医生配合,做好日常生活中的监护工作,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和睦的成长环境,努力降低孩子精神障碍的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