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精神病的病因浅析及护理对策
分析探讨产后精神病的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增进产后精神病人康复,以减少产后精神病对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困扰。本文对21例住院病人和17例门诊病人的病发缘由进行认真分析探讨,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产后精神病是因妊娠和分娩而引发的精神障碍。病因比较复杂,由多种综合因素相互作用而致。一般认为由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后引发。如初产、家族或个人精神病史、低社会经济阶层[1]等等。其临床表现为行动紊乱、情绪不稳、情感高涨、睡眠障碍、不思饮食、对婴儿缺少应有的关爱,有罪恶感,严重者会产生自弃动机及行动,乃至会出现对婴儿不利的行动。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多困扰。因此分析探讨产后精神病的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减少产后精神病给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困扰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 本组挑选38例病员中年龄在19—27岁,平均23岁;文化程度:小学文化18例(47.36%)、初高中16例(42.10%)大专及以上4例(10.52%);职业:农民22例(57.89%)、工人10例(26.31%)、干部6例(15.78%);既往史:有精神疾病6例(15.78%)。2缘由分析
2.1生物学缘由2.1.1妊娠、分娩期间内分泌激素的变化
产后胎盘和脑垂体急剧畏缩,绒毛膜激素迅速减少引发孕酮等分泌障碍及其比例失调,如产后皮质醇、雌激素和孕酮含量的迅速下落,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下落、甲状腺机能减退等,在此基础上容易产生精神疾病
2.1.2机体因素
分娩进程产妇由于疼痛、疲惫、得不到充分休息,不能及时补充营养。产程时间较长,产钳助产、剖宫产,和难产、滞产加大产妇体力的消耗和精神刺激。产妇产后出血多体虚,创口疼痛影响休息,泌乳不足,要人工豢养,增加产妇体力消耗。
2.1.3既往史与家族史
有感情方面挫折的经历,经前紧张综合征、原有精神病史等既往史是产后精神病较可靠的预测因素。特别是原有精神病史或有精神病家族史的产妇的发病率也会相应提高。
2.2心理因素
分娩本身是一种典型的生理和心理的应激进程,分娩会削弱产妇负性生活事件的抵抗能力,因此引发各种精神障碍[3]。产妇感情变得脆弱,对家人的依赖感增强,多数妇女在孕期及产后1月内会出现暂时性的“心里退化”现象[4]。担心产后身材变形,不能及时恢复。担心婆家对婴儿的性别不满意,影响自己在家人心目中的地位。不能适应母亲的角色,缺少母乳喂养及育婴的常识。都会对产妇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2.3社会因素2.3.1社会、家庭支持的缺少
在医院产房集中住院分娩,缺少专人陪伴、照顾,产妇对环境感到陌生,会产生孤独、不安感。有的助产人员对产妇缺少应有的耐心与体贴,不知关怀、安慰、爱惜产妇。有的家庭婆媳关系本身就紧张,再加上对婴儿的性别不满意,就会出现对产妇冷漠、疏于照顾。对婴儿的护理照顾的重任也落到产妇肩上,加大了体力消耗。这些个不良刺激均是产后精神病的危险因素。2.3.2生活负性事件
如家庭经济困难,孩子出身后要增加1大笔开支,没有出处,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夫妻关系的不和睦,不良的妊娠后果,如婴儿畸形、死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等新生儿疾病,对产妇来讲,是非常强烈的不良刺激。3护理对策
3.1基础护理3.1.1环境护理 此类病人应安排在安静、舒适、空气清新的病房内。温度在18—22度,相对湿度在50%—60%。因分娩体力消耗非常大,产后需要多卧床休息,避免着凉,病房要避免穿堂风。注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护理操作要相对集中,夜间履行操作动作要轻,说话声音要低。尽可能不打扰病人休息,避免激惹病人。3.1.2个人卫生护理
皮肤方面:产褥期因体质衰弱、卧床非常容易出汗,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知清洁。护理上,要加强基础护理,用温水擦浴,及时更换汗湿的衣裤及床单,保持皮肤、床褥干燥,注意穿着温暖舒适。会阴护理:由于病人自理能力差,乃至大小便都不能自理,不知讲卫生。因此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做好会阴护理。尤其是会阴部有侧切口的产后精神病人,更应做好会阴护理。每次大小便后,及时清算干净。用温度为40℃-42℃的消毒冲洗液冲洗。冲洗时,要掌握由上而下,由内至外的原则。冲洗进程中要注意视察会阴有没有水肿、血肿及伤口愈合情况,还要注意视察恶露的性质、量、色彩。如有异常,汇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相应的处理。乳房护理:对生活不能自理者做好乳房护理,协助病人每日用温水擦洗乳房,保持乳房清洁,避免感染。如果乳房肿胀过度,可用吸奶器吸出乳汁。如果乳房局部触到硬结,病人有疼痛感,测体温增高,可采取热敷、推拿等护理措施增进硬结吸收。卧位时要注意避免乳房受压、挤碰而产生乳腺炎。产后精神病人需服抗精神病药物,根据药物是不是对婴儿有毒害性,根据医嘱是不是给予回奶药。
3.1.3饮食护理
对不思饮食,胃口不好的病人,可用劝慰、引诱的方法。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饮食。根据病人的平时口味、爱好,注意用饮食的色、香、味来提升食欲。对拒食的病人,必要时可根据医嘱鼻饲营养。
3.1.4睡眠护理
对睡眠有障碍的病人,要查找失眠缘由。病室内灯光要暗、又要不妨碍病情视察。保持病室温度适合,空气清新,病床松软舒适,病人睡前用热水泡脚,夜间病人睡眠时,要避免不必要的处置。护士夜间交接班、说话、操作声音要轻,减少噪音利于睡眠,为入眠制造良好的条件。对精神症状引发的,可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镇静剂或安眠药。3.2精神症状护理3.2.1兴奋状态的护理 兴奋时,病人情绪高涨,言语活动增多。密切视察病人精神活动,力争把兴奋症状控制在未发生前。不要过量打扰病人,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不要激惹病人,以防病人突然冲动。遇到病人兴奋时,护士要冷静,采取表扬、转移病人注意力的方法,尽力把病人的兴奋点转移到有益于身心健康方面来。尽可能不采取强迫手段,但对过度兴奋、躁动、毁物、伤人者可用保护用具保护病人安全,并做好使用保护用具的护理3.2.2抑郁状态的护理
病人情绪低落,自责自罪,严重时会产生自弃动机及行动,多与病人接触,视察病人是不是有悲观厌世的言行。夜间、清晨要多巡查病房,制止病人蒙头睡觉。病人外出活动时,要陪同病人,仔细视察每一个细节,严防发生意外。
3.3心理护理
3.3.1掌握病人心理活动的特点
病人心情不佳,情绪不稳、易激惹,看甚么都不顺眼,想甚么都心烦。护士在和病人的交谈中,敏锐视察病人的情绪变化,聆听病人的情绪体验,让病人倾吐自己的内心感受。想法使用积极地暗示,努力改变病人的消极心理,激起病人的能动性,改变不良心情。3.3.2做好家庭支持系统的工作
精神疾病者很容易遭到来自于外部环境的伤害,其中来自于家庭成员的情绪气氛和行动表现对病人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5]。家属是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家属的情绪不但影响其本身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和患者的医治和康复[6]。要求家属理解体谅病人,在精神上给予安慰,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做好患者的一切生活保障,使患者处在一个宽松、和睦的家庭氛围中[7]。向家属讲授产后精神病的相干知识,与病人的接触方式,和如何催促病人服药,做到正面引导患者,使患者得到家庭的全力支持,增进康复。
4小结 产后精神病是因妊娠和分娩而引发的精神障碍,产后精神病人有行动紊乱、情感不稳、自责自罪,个人生活料理差等表现。如能得到及时诊断医治、周到的护理,病人预后良好。护理人员要认真视察患者病情、情绪变化,情感反应,在医疗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的护理对策,对患者早日康复,对减少产后精神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困扰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ISPN
白癜风治疗医院白癜风治疗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