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广益推拿是潍坊地区最大的小儿推拿团队、最强的颈椎推拿专科
心理行为异常
一、儿童行为问题
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行为问题较为常见,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很大。近年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少年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8.3~12.9%。儿童行为问题表现在儿童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家长忽略,或被过分严重估计。因此,区别正常的和异常的儿童行为非常必要,目前有多种衡量儿童行为的量表可用于帮助区分儿童异常的行为问题。
儿童的行为问题一般可分为:
①生物功能行为问题,如遗尿、遗便、多梦、睡眠不安、夜惊、食欲不佳、过分挑剔饮食等;
②运动行为问题,如儿童擦腿综合征、咬指甲、磨牙、吸吮手指、咬或吸衣物、挖鼻孔、咬或吸唇、活动过多等;
③社会行为问题,如破坏、偷窃、说谎、攻击等;
④性格行为问题,如惊恐、害羞、忧郁、社交退缩、交往不良、违拗、易激动、烦闹、胆怯、过分依赖、要求注意、过分敏感、嫉妒、发脾气等;
⑤语言问题,如口吃等。男孩的行为问题常多于女孩,男孩多表现运动与社会行为问题;女孩多性格行为问题。
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教养方式、父母的文化、学习环境等显著相关。多数儿童的行为问题可在发育过程中自行消失。
1.屏气发作为表现为呼吸运动暂停的一种异常性格行为问题,多发于6~18月婴幼儿,5岁前会逐渐自然消失。呼吸暂停发作常在情绪急剧变化时,如发怒、恐惧、剧痛、剧烈叫喊时出现,常有换气过度,使呼吸中枢受抑制,哭喊时屏气,脑血管扩张,脑缺氧时可有昏厥、丧失意志、口唇发绀,躯干、四肢挺直,甚至四肢抽动,持续0.5—1分钟后呼吸恢复,症状缓解,口唇返红,全身肌肉松弛而清醒,一日可发作数次。这种婴儿性格多暴躁、任性、好发脾气。对此类儿童应加强家庭教养,遇矛盾冲突时应耐心说理解释,避免粗暴打骂,尽量不让孩子有发脾气、哭闹的机会。
2.吮拇指癖、咬指甲癖3~4个月后的婴儿生理上有吮吸要求,常自吮手指尤其是拇指以安定自己。这种行为常发生在饥饿时和睡前,多随年龄增长而消失。但有时婴儿因心理上得不到满足而精神紧张、恐惧焦急,未获父母充分的爱,又缺少玩具、音乐、图片等视听觉刺激,孤独时便吮拇指自娱,渐成习惯,直至年长时尚不能戒除。长期吮手指可影响牙齿、牙龈及下颌发育,致下颌前突、齿列不齐,妨碍咀嚼。咬指甲癖的形成过程与吮拇指癖相似,也系情绪紧张、感情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不良行为,多见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对这类孩子要多加爱护和关心,消除其抑郁孤独心理;当其吮拇指或咬指甲时应将其注意力分散到其他事物上,鼓励儿童建立改正坏习惯的信心,切勿打骂讽刺,使之产生自卑心理。在手指上涂抹苦药等方法也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
3.遗尿症正常幼儿在2~3岁时已能控制排尿,如在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即为遗尿症,大多数发生在夜间熟睡时,称夜间遗尿症。遗尿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遗尿症较多见,多半有家族史,男多于女(2~3:1),无器质性病变,多因控制排尿的能力迟滞所致;继发性遗尿症大多由于全身性或泌尿系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等引起,其他如智力低下、神经精神创伤、泌尿道畸形、感染,尤其是膀胱炎、尿道炎、会阴部炎症等也可引起继发性遗尿现象。继发性遗尿症在处理原发疾病后症状即可消失。
原发性遗尿发生在夜间为多,偶见白天午睡时或清醒时。发生频率不一,自每周1—2次至每夜1次、甚至一夜数次不等。健康状况欠佳、疲倦、过度兴奋紧张、情绪波动等都可使症状加重,有时会自动减轻或消失,亦可复发。约50%患儿可于3—4年内发作次数逐渐减少而自愈,也有一部分患儿持续遗尿直至青春期,往往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影响正常生活与学习。
对遗尿症患儿必须首先除外能引起继发性遗尿的全身或局部疾病,详细询问病史,有无尿急、尿频、尿痛等泌尿系感染症状;家庭、及与个人情况有关的学校和社会情况;及训练小儿排尿的过程等。全身和会阴部检查也很重要。应做的检验项目包括尿常规、尿糖、中段尿培养等。
原发性遗尿症的治疗首先要取得家长和患儿的合作。医生应指导家长安排适宜的生活制度和坚持排尿训练,绝对不能在小儿发生遗尿时加以责骂、讽刺、处罚等,否则会加重患儿心理负担。应训练患儿将排尿间隔逐渐延长,每次排尿务必排尽;晚餐后应控制入水量,睡前排尿不宜过度兴奋;睡熟后父母可在其经常遗尿时间之前唤醒,使其习惯于觉醒时主动排尿,必要时亦可采用警报器协助训练。药物治疗效果约80%左右,常用者为去氨加压素(desmopeHin,DD,A,VP),为抗利尿药,以减少泌尿量,0.1~0.2/次,晚饭前口服,疗程3~6个月。亦可应用盐酸丙咪嗪治疗。
4.儿童擦腿综合征是儿童通过擦腿引起兴奋的一种运动行为障碍。在儿童中并不少见,女孩与幼儿更多见。发生擦腿综合征的儿童智力正常,发作时神志清醒,多在入睡前、醒后或玩耍时发作,可被分散注意力而终止。发作时,女孩喜坐硬物,手按腿或下腹部,双下肢伸直交叉夹紧,手握拳或抓住东西使劲;男孩多表现伏卧在床上、来回蹭,或与女孩类似表现。女孩发作后外阴充血,分泌物增多或阴唇色素加深;男孩阴茎勃起,尿道口稍充血,有轻度水肿。有认为儿童擦腿综合征是因外阴局部受刺激形成反复发作习惯。有研究认为发作时儿童有性激素水平紊乱。虽然该病病因不明,治疗意见亦不统一,但使患儿平时生活轻松愉快,解除心理压力,鼓励其参与各种游戏活动等心理行为治疗是公认的必要措施。发作时以有趣事物分散儿童的注意力、睡前让儿童疲倦后很快入睡、醒后立即起床等均可减少发作机会。从小应注意儿童的会阴清洁,除每日清洗外,婴幼儿白天玩耍时也应使用尿布或纸尿裤,尽早穿满裆裤保护会阴皮肤,避免感染。有时发作的表现需与癫痫鉴别,应做脑电图。儿童擦腿综合征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自行缓解。
5,注意力缺乏多动症为学龄儿童中常见的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行为,常伴有学习困难,但智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男孩发生率明显高于女孩。病因尚不肯定。
二、学习障碍
学习不仅是阅读、书写、计算等能力,还包括获得这些技能的整个学习过程。学习的必要条件是要有正常发展的认知能力、正常的感觉(尤其是听、视觉)器官功能、正常的运动发育、正常情绪和良好的环境。学习障碍属特殊发育障碍,是指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计算、推理等特殊技能上有明显困难,并表现出相应的多种障碍综合征。临床上常把由于各种原因如智力低下、多动、情绪和行为问题、特殊发育障碍所引起的学业失败统称学习困难。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障碍也会导致学习技能上的困难。学龄期儿童发生学习障碍者较多,小学2—3年级为发病的高峰;男孩多于女孩。学习障碍可有学习能力的偏异(如操作或语言能力);协调运动障碍,如眼手协调差、影响绘图等精细运动技能的获得;分不清近似音,影响听、说与理解;理解与语言表达缺乏平衡,听与阅读时易遗漏或替换,不能正确诵读,构音障碍,交流困难;知觉转换障碍,如听到“狗”时不能就想到“狗”,立即写出“狗”字;视觉—空间知觉障碍,辨别能力差,常分不清6与9,b与d等,影响阅读能力等。学习障碍的儿童不一定智力低下,但由于其认知特性导致患儿不能适应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在拒绝上学的儿童中有相当部分是学习障碍儿童,对他们应仔细了解、分析原因,采取特殊教育对策。
备注(参考儿科学第八版,图片均来源网路,若有侵权敬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