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伴发精神行为障碍(BPSD)是指痴呆的症状之一。很多文献统计,约50%的患者伴有至少一种BPSD症状。
包括幻觉、妄想、偏执、猜疑、无故躁动或喊叫、无目的徘徊、焦虑或抑郁、淡漠、易发脾气、行为冲动或伤人、行为不检点等一系列症状。
可能同时出现多种精神行为症状,也可以只表现一种。
病因:
痴呆患者出现精神行为障碍主要原因是大脑功能退化,患者大脑的结构和内部的生物化学平衡都被破坏,因此与患者的记忆等认知功能障碍一起,出现异常的精神行为。
临床表现:
1.焦虑/抑郁
患者表现情绪低落、易紧张、敏感、有时多疑、坐立不安、反复去卫生间大小便,对自己记忆不好有很多担心,甚至有消极想法或行为。这些症状通常出现在疾病早期,有时会误诊为老年期抑郁症。
2.偏执、猜疑
患者表现多疑、警惕、难以相处,总认为别人做了不利于自己的事情。不少患者疑心别人偷了自己的钱财,对来照顾自己的人很敌视。患者由于记忆力差,常找不到东西,总认为是别人拿走了,为此将东西放在更为隐蔽处,但很快又不记得,更为找不到。因此疑心重重。少部分患者会固执认为有人要害他,或者认为配偶对自己不忠,或坚持认定某件未发生的事情,不能说服。
3.脾气暴躁、毁物伤人
患者脾气性格变得与以往不一样,脾气变得恶劣,易激惹、骂人、冲动时毁物甚至伤人。
4.兴奋、恐惧
表现为行为或言语增多,或者易恐惧,躁动、喊叫。少数患者有性兴奋表现,言语行为轻佻、不检点。
5.反复言语、重复动作
由于记忆力差,患者会反复提问或说一件事。有些患者有重复无意义的行为,比如说重复卷起衣角、反复翻抽屉、摸索某样东西等。
6.日夜颠倒、夜间漫游
患者睡眠节律紊乱,白天睡晚上起床活动,在房间漫游,反复上厕所或做些无意义的事情。有时到处敲敲打打,或走到子女房间,甚至出外无目的游走。
7.幻觉、妄想
以视幻觉多见,患者见到房间里有不存在的东西,也有称看见虫子、小人、故去的人或者其他恐怖性图像。妄想是指患者坚持相信某件不存在的事情,比如认为某位邻居存心要害他,或者配偶与他人有染。
8.依赖、幼稚
患者对某位照料者特别依赖,有时不让照料者离开,几分钟未见就惊慌甚至吵闹,并且拒绝其他的照料者。有些患者行为显得幼稚。
9.淡漠
患者对以往感兴趣或关心的事情失去兴趣,对家人漠不关心。以往的爱好等均显得无动于衷。淡漠不同于抑郁,淡漠指情感的缺失与空洞,而抑郁则多指情感仍然存在,但由于压抑与低落而显得对某些事情没有兴趣。
治疗:
1.非药物治疗:指行为治疗、认知训练治疗、心理教育等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除非患者客观条件不能配合,首选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通常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常采用的非药物治疗方式有心理教育与照料者行为指导,已被研究证实有效。
心理教育:通过改变照料者的态度与行为,而缓解患者的症状。不少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与照料者有关。比如,患者反复询问一件事情,而其家人在回答了多次后逐渐不耐烦,甚至发怒,易导致患者更迷惑或情绪变得恶劣,尤其在照料者日夜照料患者非常疲劳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心理教育可以通过改变照料者对患者精神行为的态度或做法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照料者行为指导:对照料者进行培训,加深照料者对疾病的理解,避免按照正常人的标准衡量患者的行为,提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掌握合理的应对策略。尽可能避免频繁的更换照料者也是保障患者情绪稳定的因素之一。熟悉的环境与照料者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BPSD的发生率。
2.药物治疗
用于治疗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药物大致可分为5类药物促认知药指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如多奈哌齐、加兰他敏、利凡斯他汀、美金刚。这些药物的基本作用是协调痴呆患者脑内与认知相关的调节物质,由于认知障碍与精神症状紧密联系,因此也可以减轻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与镇静药相比,这类药物作用较为温和,部分患者也有镇静、胃肠道反应、兴奋等副作用。
对症治疗:这类药物通常在充分考虑、不得不用的情况下才予给药,不需要预防性用药。
(1)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氟哌啶醇、阿立哌唑等。让患者镇静,可减轻患者的激惹、冲动、紧张、行为紊乱、幻觉妄想等症状。由于这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较明显,如过度镇静、呼吸抑制、椎体外系反应(即类帕金森症状反应)、代谢障碍、易跌倒等。有文献认为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吸入性肺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尤其是本身患有相关躯体疾病的情况下,用药期间需加强监护。
(2)抗抑郁药包括舍曲林、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曲唑酮等药物,在患者有抑郁、焦虑症状时予以服用,注意这类药物部分患者也有较明显的副作用,比如导致焦虑、头痛、恶心、镇静等。
(3)心境稳定剂包括卡马西平、丙戊酸盐、奥卡西平等,这类药物与抗精神病药相比较温和些,但也有不少不良反应,如镇静、步态失衡或身体失平衡、易跌倒、肝功能损害等。
(4)催眠类药用于日夜节律紊乱、夜间漫游的患者。这类药也要注意不良反应,如易跌倒、过度睡眠等,并且对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要谨慎使用。
预后:
痴呆通常会进行性加重,易伴发躯体疾病,精神行为障碍会直接造成患者护理困难及躯体疾病治疗受限与干扰,因此早期识别及合理处理BPSD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降低护理难度都有重要的意义。
愿我们的努力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诊疗。
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北京比较好白癜风专科